为了让孩子们在大寒节气来临时体验民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馆驿镇第二中心小学开展了“知节气,迎大寒” 的主题活动。
大寒来历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5a233e4cfdb54e31b08030997d90c3b8.png)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一般在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大寒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大寒习俗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5a233e4cfdb54e31b08030997d90c3b8.png)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流行的年尾“年会”是“尾牙祭”的遗俗。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
腊味”,“腊”的本义是“干肉”,亦指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关于“腊”,在《周易》与《周礼》中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这时节的天气少雨干燥,吹西北季候风,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故有“腊月”、“腊冬”等别称。小寒、大寒所在的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腊月已近年,民间有在腊月为过年腊制年肴的习俗活动。
“赶婚”,古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趁墟”,购买日常用品,置办年货。墟期按约定俗成,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除十号外,天天都是墟日。旧时每逢墟日,无论是弯弯曲曲的小路,或是平整宽阔的大道,趁墟的人流络绎不绝。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冲个凉,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有钱,洗净过年”。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节气活动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5a233e4cfdb54e31b08030997d90c3b8.png)
活动中,学生通过手抄报、手工、等形式,引导引导学生了解大寒习俗。
二十四节气,首尾相接,周而复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四时的终结,也预兆着新春的开始。大寒之后便是立春。大寒至⛄年味浓
愿你健健康康🥰🎈
快快乐乐的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