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千字文
创建于01-15
阅读 4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几天,天天在追看央视关于苏东坡的历史人物评论电视片《定风波》,正看得兴致盎然时,影片却戛然而止——“剧终”。哎呀,意犹未尽,意犹未尽!苏东坡跌宕多舛的生平,风雅搞笑的逸闻趣事,洒脱自然典雅的文学艺术成就,令宋以来的文人墨客、市井中人,无不为之赞叹倾倒。但凡朋友相聚,每提起苏东坡,大家都会亲切敬佩地开心一笑,各人争着讲出许多苏东坡的趣事来。中国历代文人中得如是殊荣者,独此一人矣。

    正巧,我近来一直在艰难而又津津有味地拜读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先生的力作——英文原版的《苏东坡传》。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一生著作译作车载斗量,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旅居美国30年,以写作向外国人介绍被西方人误读了的东方神秘灿烂文化而闻名,是首位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此《苏东坡传》是他在美国耗时三年,于1947年完成的巨著,是他一生最为偏爱的作品。此书共四卷,60万字,分上下两集,可说是浸透了他的心血。而他却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真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

    林语堂认为苏东坡是一个“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的确如此,苏东坡一生屡遭弹骇打击,不但没有气馁,反而在被流放的地方,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大事。甚至因此而使得自己的文学创作不断创造新的高峰。

《苏东坡传》林语堂

    

    苏东坡的兄弟之情,是中国文人中所仅有的,他有二百多的诗文作品提到他弟弟子由。他最有名气的词作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为分别七年未见的胞弟苏辙而写的。在中国文学史中,有唐宋八大家之称,他们父子三人(父苏洵,苏轼,弟苏撤)就占了三家。以文学成就而论,也超过了三曹(曹操的三父子)。他俩兄弟都曾做过大官,苏东坡曾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实职),弟弟苏撤官至副宰相。影片中对他俩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宜作了充分的展现,兄弟俩在患难中相互安慰,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此情此景,动人心弦。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总有一个成熟的女人在他旁边支撑着”。苏东坡一生前后有三位女士相伴,一个贤惠,是他的左膀右臂;一个崇拜他,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一个懂他,是他的知心爱人。三位女士都能与他和谐相处。第一位王弗,通晓诗书,聪明伶俐,陪伴苏轼刻苦攻读,考取功名。还偷偷为他鉴别往来朋友的好坏,可谓绝佳的贤内助;第二位王润之,王弗的堂妹,小苏轼11岁,从小崇拜姐夫。只可惜文化较低,难与苏轼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但她对苏轼的生活照顾得最好。为免苏轼横遭文字祸难,竞在慌乱中烧掉了苏东坡的许多作品,虽然毁了丈夫早期许多文字,却救了一家人。第三位王朝云,小苏轼24岁。因家穷从小被卖去作歌女,未读过书,甚至不认得几个字。但王润之知道苏轼极喜欢这个清丽脱俗善解人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名歌姬,便出面将她赎回来作侍女,多年后又将她抬为苏轼的侍妾。王润之大度如此,令人抚案感叹!王朝云是苏轼肚里的蛔虫,既为他唱歌跳舞,也把苏轼的思路脉络摸得精透,常常为他排解烦恼,逐渐成为了苏轼的红颜知己。

    在许多人看来,苏东坡最思念的是原配妻子王弗,因为苏轼为她写了《江城子》,内有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最宠爱的是侍妾王朝云,因为苏轼为王朝云写了很多诗,其中有初见王朝云时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内有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殊不知,苏轼最为念念不忘的是第二任妻子王润之。

    苏轼逢人就夸王润之是“贤妻”,苏轼写给她的诗词虽然不多,但是苏轼的诗词里处处有王润之的影子,比如《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中有这么一段:“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这位说我有斗酒的妇人便是王润之了。可以说,没有王润之,苏轼便没有《后赤壁赋》。

    王润之死后,就连苏轼之弟苏辙也前后为她作了两篇《祭嫂文》,对嫂子忧患不惊、富贵不衿的德行品质赞誉有加:“贫富戚忻,观者尽惊。嫂居其间,不改色声。冠服肴蔬,率从其先。性固有之,非学而然。”可见王润之在苏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王润之的一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以一介村姑,陪伴苏东坡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几十年,为苏轼一家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奉献。在苏轼几十年的沉浮起落中,做到了儒家的最高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此,苏轼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想到的是这位曾经的糟糠之妻,正所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东汉·宋弘),嘱咐后人他要与王润之“生同室,死同穴”。死后与王润之合葬于苏撤家附近的嵩山山麓,由此足见王润之在苏轼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

苏东坡《后赤壁赋》,文徵明书(明)

    值得苏东坡万幸的是,他有一个一向主张诗文风格应淳朴,要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习气的父亲。从小在父亲的教导熏陶中,养成了他流畅自然妙趣横生的文章风格。而当年的朝廷主考官欧阳修,也是深恶虚浮的文风,对只耽溺于雕琢文句卖弄辞藻的学子,一律不予录取。所以苏轼后来的文章不论政论、散文、诗词,都是言之有物,“实话实说”。既触景生情、信手拈来,又言辞朴实、寓意深远,却无半点卖弄。正如他和朋友谈到如何做文章时所说的:“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    

    我觉得,一篇文章、一首诗词,能使读者快乐并有所得,便是好作品。正如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所说:对一首歌的要求就两个字——“好听”。这就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可见一个人在快乐的心情下创作作品,一定也是会让读者欢乐的。所以各阶层的人士都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欢乐,都能在阅读他的作品中愉悦心情。甚至历朝皇后都因喜爱他的作品而与他隔空建立了特殊的情感,使他在多次身陷杀头之祸的危险中能得到皇后出面保存。

     

    林语堂先生评价苏东坡:“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这是对苏东坡身份的大略总结,但真的难以包括他全部。他的人生太多彩太丰富太波折太传奇,他的作品太质朴太浩繁太豁达太梦幻,让人终生享受不尽。

    央视的影片里穿插好些中外专家学者评说,最为惊喜的是网红意公子也应邀进来了,她从女性的角度沉浸式地去品味苏东坡关于妻妾们的诗词感情,去体会苏轼的落魄生涯,更见情真意切,为男性读者打开了另一个认识苏东坡的清凉柔情的新界面。

    关于苏东坡,有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愿以苏东坡离开海南欲赴京上任时的《夜渡海》及影片的结尾词作为本文的结语: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宋〕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是孔子的咏而归,这是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杜甫的青春作伴好还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不止于独善其身。在先贤们的灵魂唱和中,苏轼在中华文化长卷里,获得了永生。”

    剧终!

阅读 4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