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学习生活即将步入尾声,在期末复习阶段,每个同学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准备、能力的训练,更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今天我们为梅塘小学学子和家长们送上一份心理调适指南,助力本学期的考试季。
学生篇
指南一:觉察情绪,接纳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像一个信使,给我们带来信息。所以当情绪来临,不管是小天使还是小怪兽,都该给Ta一份关注,然后告诉自己“这很正常,我可以有这样的情绪”。
当情绪产生时,请抓住你当下能够觉察到的情绪,并命名它们,比如紧张、畏难、担忧、恐惧等等,然后再尽力尝试用积极的语言去描述这些情绪,比如“我现在有些烦躁不安,随着深呼吸,我感到扑通扑通的心脏慢慢平稳,随着每一次呼吸都能感觉到自己逐渐镇定……”当你可以细致描述这些情绪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排斥它们,情绪也就能被我们掌控好了。
指南二:积极暗示,坚信自己
“请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头脑中出现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一只白色的熊?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它告诉我们越刻意不去想一件事,就会越想。不管是让自己不要想什么或不要做什么,都是一种否定式的暗示,我们很容易就踏入白熊效应的陷阱之中,而我们可以用肯定来代替否定。在考试面前,我们在给自己积极暗示的时候,不要加一些否定词,比如“我不紧张”“我不害怕”,而是用“我有信心”“我一定行”,这样我们头脑中接收到的就不是消极信息了,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旦不断地肯定自己,一定能比之前做得更好。
指南三:合理认知,做好准备
合理认识考试。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分数,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去上课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但学习的意义远不止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和考试考高分。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其实更重要,这是让我们学会更深层次的学习并学会独立思考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赞同考试前一天晚上的临时抱佛脚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焦虑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情绪,我们的脚踩在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了焦虑。”简单说,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首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只需要跟自己的过去相比,每天进步一点,积累起来就是长足的进步与成功,最终实现目标、突破自我。
许多同学也发现,当他们开始更好或更规律地学习时,他们的考试焦虑就会减轻。这是有道理的——你对教材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有信心。当你对考试充满信心时,在正常的第一时刻的紧张情绪过去后,你将能够放松地进入测试。
指南四:劳逸结合,注重效率
相关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对于增强我们的记忆以及情绪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习阶段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养精蓄锐,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运动能够触发大脑分泌更多的脑源性神经递质,可以有效帮助大脑抵御压力,进而确保更好地提取记忆。复习阶段,学业任务有所增加,记忆的负担也会加重,安排适度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更能缓解负面情绪。
家长篇
指南一:理性评估,积极赋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做为父母正常的心理期待。但如果家长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不仅会给孩子额外制造压力,也会让自己十分焦虑,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相信、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估,对未来有明确的期待,这样孩子才能孕育出更多的动力去努力、去应对挫折。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向孩子传递我们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并告诉他们,当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在,从而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指南二:建立沟通,关注变化
复习阶段,家长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担忧和压力,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
考试前和考试期间,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出现波动,这是正常的。家长留意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及时沟通,以自身稳定从容的状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果孩子出现过度焦虑等情况,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指南三:保障后勤,提供支持
外部环境的有序可控能为孩子内部体验的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孩子备考、应考期间,父母要尽可能保证家庭生活的秩序感,督促孩子保持饮食起居的节律性,尽量避免一些较大的家庭生活事件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干扰孩子复习应考的节奏。父母不需要刻意关注孩子的考试,这样做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产生隐性的紧张感和心理压力,干扰孩子正常的学习秩序。
家长们,同学们,只要我们学会自我调节,放松心态,满怀信心,考试前做好充分复习,
那么在考试中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为一学期的努力画上圆满的句号。
心理求助小贴士
如果心理有困惑难以自我处理,可以寻找以下求助方式:
梅塘小学心理健康室
服务对象:全校师生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9:30—10:30、14:00—15:00
服务方式:通过班主任或心理委员值班时间预约心理辅导时间和具体形式。
社会心理服务热线:
1.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966525
2.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12355
(9点-2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