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晚上的培训研讨会结束后,我、两个师姐以及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兴致勃勃地夜游我念念不忘的母校--黄冈师范学院。
从酒店出发,我们沿着新港三路步行八分钟就可以走到黄师的西南门。以前我们的大学宿舍就在校内的南边,由西南门外出就很方便,到果园里摘金灿灿的橘子、去鄂州西山上的寺庙蹭个斋饭、骑着自行车在遗爱湖领略东坡文化、在神秘的黄冈中学里探寻学霸养成秘籍,别有一番趣味。
路途中,有两个刚逛完街的女大学生和我们一起等红绿灯。我跟师姐调侃道:“在她们身上,你们有没有看到曾经的自己啊?”。两个师姐都笑得很开心。倒退若干年,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是懵懂青涩的。有幻想,有纯真,有苦涩,有甜蜜,有怯弱,有坚定,有沮丧,有乐观,有迷茫,有理想,可那是一段最真实的、纯粹的也是最美好最难忘的大学时光啊。
同行的一个老师饥肠辘辘,我们就顺便来到黄师南校区的西北门(以前师院的正大门)。这个门也是绝佳的打卡地。门卫一听我们是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欣然掏出他自己的门禁卡,把我们放了进去。从这个门急匆匆地迈入,我们三个黄师人似乎才找到了一种游子归家、亲切熟悉的感觉。
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博学楼,其名称源于黄师“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校训。博学楼由A座、B座以及主教楼组成,两两互为犄角之势,颇有兵法之意蕴。在博学楼前校徽碑石旁,我们三人留下了温馨的合影。
走在六艺路上,我放眼向北看去,记忆中的樱花树林虽然已经没有了,一座被彩带灯装饰得分外斑斓的人行天桥却让我惊喜。停驻在学生宿舍楼3栋下面,闭上眼睛,我仿佛听到了我们二楼宿舍里肆无忌惮的欢声笑语,看到了早饭没吃急忙赶着去上课的身影,闻到了明珠超市后面香喷喷的肉夹馍...如果有富余的时间,我真想在校园里的躺椅上坐上几天,想念一下烈日下站军姿的我们、摆地摊大声吆喝卖凉席的我们、绞尽脑汁编造理由翘课的我们、穿着白大褂去往化学楼做实验的我们、陪同室友刷《爱情公寓》的我们、玩穿越火线开宝箱的我们、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我们...
依依不舍地离开3号宿舍楼,我又急忙跑到我们的化学化工学院。在学院的师资队伍宣传栏里看到了给我们授过课的恩师:平易近人的朱立红教授、笑脸盈盈的杨一思教授、认真负责的赵胜芳教授、严谨治学的黄春保教授...令我万分惊喜的是,旁边的校友墙有历年来学生毕业合影,我们2010年毕业合影也位列其中。“因为有你,所以难忘”“时光可以带走青春韶华,却带不走深厚的同窗情谊”“岁月的印痕刻在脸上,同窗的情谊永驻心底”,字字句句直击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一晃,我们毕业已经九年有余。在这里,我们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这里,我们不分日夜地用烧瓶、冷凝管、离心管、磁力搅拌器费力地合成视若珍宝的产物;在这里,我们计算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在这里,我们钻研角重叠模型、价层电子互斥模型、配体场理论、无机物的光谱和磁性。在老师辛勤耐心的教导下,我们在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中互相帮助、自得其乐。一粒唤为“化学”的种子,早已播种在我的心田,其枝繁密其叶茂盛。忽然想起,同游的伙伴已走远,我不得不离开这里。
走出黄师,我们来到久违的学生街。学生街到处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商业繁荣,热闹非凡。如果室友雷一鸣来到这里,他肯定要买一大堆吃的,因为他是大吃货。步行近两个小时后,我大汗淋漓地回到了酒店,内心依旧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开心。
13日下午的培训结束后,我、万江欢、江一凡邀约朱立红老师吃个午饭。没想到,朱老师早就备好了佳肴,等候着我们的到来。朱老师依旧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满脸笑意地和我们打招呼。心思细腻的万江欢用一束鲜花向她表示了崇高的敬意。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彼此汇报着近况,追忆往昔的温馨岁月,时不时冒出一些调侃的话,师生四人都乐开了花。由于晚上还有培训,我不得不握别朱老师,祝愿她永远健康开心。
重游母校有感
诲人永不倦,黄师贤人多,
厚德兼博学,杏坛结硕果。
吾辈要力行,上下而求索。
自强能致远,奋斗不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