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介绍
除夕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举行,也称为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团圆、祭祀、迎新的重要时刻。
在除夕夜,人们通常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要餐点,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新年到,迎新春,小朋友们带来的(大摇大摆迎春来)舞蹈,把好运带回家。
除夕习俗
除夕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除夕之夜,人们通常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下面是小朋友带来的手势舞(新年好)
每逢春节,我们还会挂彩灯,寓意着团团圆圆
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燃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龙年新气象,给龙身添置不一样的衣服,小朋友们动手给龙装饰
财运来,好运来,小朋友们把新年祝福词都带回来家里(好运滚滚来)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此外,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吃年夜饭,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5、压岁钱
年夜饭后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发压岁钱环节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营造文化氛围,小太阳幼儿园小班以传统节日——“除夕”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参加了各项活动。
除夕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承载着中国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认同。在除夕之夜,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的温暖和节日的快乐。这种传统习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