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风扫隘

杭川小鱼
创建于01-12
阅读 13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光泽县地处闽赣交界处,与江西省黎川县、资溪县、贵溪市、铅山县4个县市交界,有九关十三隘之说,其中风扫隘就是十三隘口之一。在光泽县西部约70余公里的华桥乡牛田村,有一条穿越风扫隘的古道,它连接光泽县牛田村和江西省黎川县洲湖村,古道基本保留完好。风扫隘古道,地处牛田村东南部,从牛田村经风扫隘能够到达黎川县洲湖村,路程约5公里。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风扫隘古道成为光泽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经常有户外运动者徒步穿越古道,体验运动休闲带来的快乐。

  穿越风扫隘古道,起点可以选择从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经风扫隘到达黎川县的洲湖村,也可以从黎川县洲湖村经风扫隘到达光泽县的牛田村。古道因平时行走的人不多,部分路段杂草较多,还有部分路段因受到洪水的冲刷,造成路面坍塌损毁,还有少数路段因年久失修,道路凹凸不平,行走较困难。从牛田村中山自然村经风扫隘可达江西省黎川县华山镇洲湖村丰藻自然村,古道全长约5公里。在微信朋友圈,经常能看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穿越风扫隘发的照片,近几年风扫隘古道成为光泽户外运动者的网红打卡地,有很多户外运动员者慕名前来徒步穿越风扫隘。走古道既得到运动健身,又领略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可亲身感受古道的人文历史,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022年12月中旬,光泽开心户外微信群组织穿越风扫隘古道活动,我毫不犹豫报名参加。穿越风扫隘古道可以选择从光泽县牛田村穿越到江西省黎川县洲湖村丰藻自然村,也可选择从黎川县的洲湖村丰藻自然村穿越到光泽县牛田村,还可选择从两头走到风扫隘口又原路返回的半程徒步。如果选择半程走风扫隘古道,我还是建议选择从黎川县洲湖村走更好,因这段古道沿途风光更美,道路好走,基本上没什么难度,运动量也不大,大部分人都可以完成穿越。

  此次报名参加徒步穿越风扫隘古道的驴友有17人,选择的路线是从黎川县洲湖村出发,徒步到达山顶的风扫隘口,然后原路返回。这天早上,17名驴友分乘4辆汽车从光泽县城出发,在行驶1个小时后就到达黎川县洲湖村。徒步风扫隘古道,汽车还得从洲湖村再往北开进一个名为丰藻的自然村,有水泥路通往,路程约2公里。到达丰藻村,我们将汽车停留在村口的古树林里。丰藻村古树林,面积有几十亩,以苦楮树、枫树为主,有几棵古树非常高大,大的树胸径有1.5米,大部分树龄在200年左右。在进水口路边,立了一块清朝末年时期的公禁碑,因年代久远,有此字迹难以辨认,碑文大意是如何保护古树林。在公路边有一条穿过古树林的古道,我们就沿着这条古道进入丰藻村。林中古道,全部用大小不一的石头铺就,古道宽只有1米多,左右两边都是参天古树,全部为阔叶林。正处初冬时节,地上落下许多红红的枫叶,象铺上一层层红地毯,走在红叶上唰唰直响。行走在绿叶、红叶、黄叶参差的古树林里,你的一下子就会被眼前的风景所吸引,陶醉在这古朴而又优美的环境中。这群户外运动者当中,有很多摄影爱好者,特别是几位女驴友,她们很喜欢拍摄抖音视频,摆弄各种POS,拍出的视频一发到抖间平台,过一会儿就吸引很多友友点赞,好评如潮。

  在这条寂静的古道上,这天再次被喧闹声惊醒,当然不是原来的商旅挑夫,更不是过去的迎亲队伍,而是我们这些来自光泽县的徒步爱好者,来这里体验户外运动的乐趣,感受古道的历史沧桑。在水口古树林中走了约500米,我们就进入丰藻自然村,村庄住有五六十户人家,房屋大部分是近几年修建的钢筋水泥楼房,但村子里显得很安静,基本看不到人员,可能是大部分人口都搬迁至黎川县城或在外打工。古道穿过丰藻自然村后,经村庄上方的一片梯田就进入大山。进入大山,古道两边森林密布,以竹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植被保留很好,生态环境优越,不时还能看见参天古树。古道主要由鹅卵石、片石铺就,大部分古道仍保留原貌,但也有部分古道因雨水冲刷或长久失修,古道的卵石塌陷或凸起,给行走带来困难。当然,古道两边最多的还是竹林,走进密密麻麻的毛竹林,如置身于竹海,深谷中的毛竹更加粗壮挺拔,经过前一段的雨水,毛竹更加碧绿,生机勃勃。有点可惜的是,因运输毛竹的需要,部分古道被改建成简易公路,我们只得沿着机耕道路继续行走。

  大概是到了半山腰,古道需要跨过一条溪涧,古人为方便人们行走,在溪涧上修建一座石拱桥。拱桥没有名字,用条石和鹅卵石修建,拱桥长只有3米长左右,宽约2米,桥体保留完好,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尽显历史沧桑感。拱桥边原来还修建一处凉亭,供往来人员休息,亭墙全部是石头垒砌,因年代久远,亭屋倒塌,现仅存石头墙基。看到这古色古香的拱桥,大家纷纷在桥上拍照留影。走过石拱桥,又是一段上山的石阶梯路,道路两边仍是高大的树林,路上铺满黄黄的落叶,微风吹来,潮湿的空气,沁人心脾,虽然是上山的道路,但并不觉得劳累。

  走完一段上行古道,又进入一片密竹林中,竹林深处突然冒出一块巨石,大家纷纷在巨石下拍照留念。“呀,这里有棵树长了香菇!”不知是哪一位驴友大声地叫了起来。我走近一看,香菇长在一棵棝死的树干上,香菇帽薄,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这就是纯粹的天然野生香菇。野生香菇生长环境要求很严,野外依靠吸收天然养分,自然的气温,自然的空气湿度,自然的阳光生长,说明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极佳。大家把纷纷香菇采下来,装满的一大袋子,收获不小。采完野生香菇,我们一行人继续沿着古道向山顶的风扫隘进发。穿过竹林,古道依然是石板道路,路上铺满落叶,在部分潮湿的路上,还长满青苔,行走得十分小心,防止摔跤。

  在快到达山顶时,古道变为泥土路。在走完一段几百米的泥土路后,就到达山顶,风扫隘口就建在山顶一处土堆傍边。传说,远古时此隘口并不叫风扫,叫白竹坳,因隘口周边生长很多白色的竹子,故名。隘口南面原来有一个村庄,住着的全是陈姓人家,人丁很兴旺,后发展成为上陈、中陈、下陈3个村庄。陈姓势力越来越强大,周边其他姓氏人口常受陈姓欺负,陈姓人在陈氏祠堂门口写下对联:“上下中三陈,万事不求人”,十分的张扬。一天,有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地很是不服气,就把白竹坳改为“风扫坳”,其意为“风吹尘散(尘与陈谐音)”。风水先生还在隘口立牌,告知此地名为“风扫”,风扫隘故此得名。改名后,上陈、中陈、下陈三个村庄慢慢败落下来,现已找不到村庄的遗迹。

  风扫隘口为闽赣两省交界地,东侧建有“石拱亭”,它既是隘口,也是古代牛田、古林、增坊等村通往江西黎川县的官道。1933年红军在牛田和洲湖设立苏维埃政权时,红军经常出入此隘口行军作战,成为共产党与囯民党两军的必争之地,曾在这里建岗哨,筑炮台。因隘口位于闽赣两省交界的高山坳上,从牛田村上隘口约 2.5千米,由隘口下到丰藻村也是 2.5千米,为了让过路的行人在中途中有个歇脚和躲雨的地方,隘口东侧建有一座“石拱亭”。全亭均用开凿的扇形花岗石圈拱而成,石与石相互挤压,貌似石拱桥,坚固耐用,年久不用修缮,除非人为故意破坏。拱内侧以山土为挡墙,西面较为宽敞,拱高、宽各为1.5米,可容纳5人站立或坐歇。传说该亭是牛田李姓老人所建造,李姓人在修建亭子时,还剩下最后一块石头没砌完就累死了,是后人将最后一块石头补建完。

  在隘口,大家忙着拍照片、拍视频发朋友圈,全体人员还拍了还给我合影,以示纪念。大家在隘口游玩一会儿后,在隘口一块平地上,吃着各自携带的干粮和午餐,还有部分驴友把自己携带的食物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吃完午饭后,大家原路返回,来到丰藻村乘车安全回到光泽。

  2022年上半年,我从牛田村登上过风扫隘。从牛田村去风扫隘的古道,距离与丰藻村去风扫隘的长度差不多,也是2.5公里。从牛田村去风扫隘,古道是从牛田村东南圣农养鸡场的山谷中上山,在走完一小段田埂路后,古道沿着峽谷而上。牛田登风扫隘古道,总体来说,比江西路段保护更完好,基本为原貌,没有遭到破坏,只有极少数路段,因洪水冲刷,路基坍塌,行走不便。古道也是在森林中穿行,道路两边植被茂盛,生态环境极佳,风景优美。在风扫隘口,能够遥望整个牛田村。就风景而言,江西境内会更好些,特别是丰藻村古树林那段古道风景最美。

  穿越风扫隘古道,我的灵魂仿佛被这古道俘获了,随着古道一起穿越了时空,见证着古道的过往,以及江西、福建两地人民的交往历史,还有古道上那些数不清的神奇故事,和我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飘荡。在城市里居住在高楼大厦里生活久了,每天面对的是刚筋水泥、铁拦杆的楼房,还有城市那喧闹车水马龙的街道,呼吸着污蚀空气。如果有空闲时间,就赶快加入到户外运动中来吧,去吸收新鲜的空气,享受天然氧吧,放飞心情,欣赏最美的风景。


阅读 13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