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要求,紧扣区教育局学前科关于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和重点工作,研究教师基于儿童立场下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赣榆区学前教育科李晓明老师,西片区各公民办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共八十余人齐聚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幼儿园,以“共话教师角色定位,助力师幼共同成长”为主题,进行现场观摩及研讨交流活动。
听·案例分享
杨冠一老师分享了攀爬区游戏案例《当篮球遇到攀爬架》。在一次偶然的游戏中,孩子们对篮球弹性产生了好奇,于是老师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始探究篮球弹性和篮球质量之间的联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精彩的游戏,在老师观察、追随幼儿目光、提供有效支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首先要做到“到场”,然后与幼儿建立联系,最后拓展幼儿的学习。
观·聚焦现场
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走进班级和户外活动场地,沉浸式观摩了班级环境、幼儿自主游戏和师幼互动情况。
一点一滴皆用心,一区一角皆教育。各班教师根据教室的整体格局,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创设区域环境。
在区域环境创设中教师注重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区域墙面环境记录幼儿活动的表达、表现与表征。主题课程的痕迹、幼儿的学习过程都被老师细心汇聚,让幼儿的探究学习有痕迹,让无声的环境变成有声的教育。
《放手游戏,发现儿童》这本书中是这样定义教师角色的:“儿童在前,教师在后”“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地介入。”“退后”与“最小”这两个行动纲领渗透在班幼教师的点滴行动中。孩子们释放天性,展现出了积极、自主、愉悦的游戏状态,与会老师们也被各具特色的区域环境、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深深吸引。
游戏结束后,老师们便开始组织孩子们进行记录、一对一倾听和游戏分享。在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中,老师们担任着“倾听者”的角色,当孩子们的游戏遇到困难时老师们又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
研·思维碰撞
经验+反思=成长。陈丹丹老师对今天下午观察幼儿游戏、组织倾听和游戏分享等环节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困惑,引起了与会老师们的共鸣,同时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建立亲密师幼关系的策略。
见贤思齐,在交流中学习;择善从之,在实践中优化;聚力赋能,在教研中升华。带着“幼儿游戏时教师的角色定位”的问题和思考,台下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探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师幼互动不仅是简单的观察、回应,更是师幼之间的协调发展。研讨结束后,各组教师代表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大家呈现老师们的智慧结晶。
此次西片区的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研讨交流活动为大家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家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看、带着理论研、带着收获回,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幼儿园将继续秉承共研、共进的理念,扎实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地自省、生长、突破,为真正做到倾听儿童、尊重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