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的风夹杂着丝丝凉寒,温暖的教育之路却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里蔓延。随着我市“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的热烈进行,我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家校联谊活动,我和学校的老师们在阵阵秋风里踩着翩然落下的秋叶踏上了家访的征途。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及时宣传国家的“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同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家访,是一场行走的教育,教师们主动架起一座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老师好!""好久不见啊!”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融化了彼此的心房。一张张家访照片连接起一串串珍贵记忆,一篇篇家访记录,演绎着一幕幕温馨故事。敲开一户家门,打开一扇心门,以真心换诚心,用热情换真心。
家访活动中,每位教师与家长、学生零距离、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家长共同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用心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共同探讨适合每一位孩子个性发展的有效教育方法。
家访不是告学生的黑状,也不是对家长发牢骚;家访应如春风,通过家访,让家长,让孩子,让我们自己沐浴在春风之中。家访的路还没有走完,家访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次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让我们都深有感触。孩子的成长就像一粒种子,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种子的花期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应像花匠培育花朵那样,用爱与智慧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
“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家访是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2307班是由26个男生、22个女生构成的大集体,面对每个成长环境各异的学生,深入家庭,了解家庭教育理念,做行之有效的家校沟通势在必行。作为初一新生的班主任,我常常驻足凝思,到底怎样能让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里吸收消化更多的知识?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孩子们高效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呢?周末的晚上,我和语文老师杨婷、地理老师易进走进了肖同学的家里。肖同学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照顾衣食起居。肖同学在作业大检查中情况不容乐观,平时作业完成质量不佳。肖同学因父母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守护他的成长,平时上下学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隔代抚养或多或少有些许溺爱,导致孩子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有所减弱,学习的内驱力还没激发。在家访过程中,孩子爷爷讲述他小学的学习基础极为薄弱,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孩子的父母在电访校访中诚恳的表达要全力配合初中老师的教育教学,尽量多回家陪伴孩子,用心用情沟通与交流。家长答应多花些时间去规范、引导该生的行为与学习习惯,力争让孩子尽快查漏补缺,早日把基础知识巩固好,作为老师,我们对于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多点鼓励多点爱,想方设法提升他对学习的兴趣。肖同学虽然成绩暂时落后,但是孝亲敬长,很有修养。在沟通过程中,家校双方摆问题、寻措施,真真正正从孩子的成长处罚去考量,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措施。曾经读过作家张文亮先生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文章。其中一些话语让人印象深刻: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跟不上,他已经尽力地在爬,但每次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我催他、唬他、责备他,他总是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自己已经用尽了全力。我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他流着汁、喘着气,但缓慢持续不断地往前爬。2307班48只小“蜗牛”,我与杨婷老师、易进老师、姚宇婷老师、李洁老师、蒋枫涛老师、张子玥老师通过校访、家访完成了全班全员大家访。“蜗牛”走远了,我望着那小小的背影,有失落,更多的是飞翔的希望……从开篇的无奈抱怨,到最后的豁然开朗,包含着教育一个孩子的艰辛、焦虑和欢喜。其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应始终保持陪“蜗牛”去散步的心态,正如《牵着蜗牛去散步》那首诗里说的那样,假如我们以同样的心态陪伴学习慢的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和成长,我们也一定能欣赏到另一种教育的美好图景!所以,陪着蜗牛散步也很美。 爱是教育的灵魂。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用真心换真心,别着急,让爱再飞一会儿。我们终将眼里有光,心底有爱,脚下有远方,目之所及皆是美好,心中所期皆有春暖花开!